点击:1074时间:2017-10-31 13:25:32 来源: 省经信委
近年来,浙江省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经济龙头和先发优势,全力实施谋划精准布局、打造引领产业、强化要素支撑、实施“五+”工程、优化发展环境等系列组合拳,引领带动全省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4-2016年,全省新兴产业增加值、利税、利润总额年均分别增长8.2%、10%、11.2%,各项主要指标均高于规上工业同期水平。2017年1-6月份,全省新兴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增加值增速达10.1%,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增幅均超过20%,信息经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一、聚焦“精准”,着力谋划产业布局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10个产业,加快形成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成立浙江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政策意见和一批分行业发展规划,围绕科技创新、股改上市、海外并购、人才引进等方面先后出台扶持政策。推进宁波、湖州等城市开展“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建设,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十三五”期间在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实施11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10705亿元。
二、聚焦“引领”,着力发展信息经济
确立信息经济“一号产业”地位,引领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全力推进全国首个信息经济示范区、全国唯一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以及22个省级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实施信息经济“双百工程”“十行百企”数字工厂示范工程,积极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分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着力打造“云上浙江”“数据强省”。2013年以来,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1.0%;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7.7%,软件行业税收年均增长29.2%,增幅居全国第1位。2016年,浙江省两化融合指数、信息化发展指数分列全国第2位和第3位;全省信息经济规模达到1.48万亿元,居全国第4位,占全省GDP比重34.6%,居全国第2位。
三、聚焦“支撑”,着力优化要素供给
一是强化创新要素支撑。全力建设沪嘉杭G60-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之江实验室、宁波大数据产业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水平建设“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全球一流人工智能新高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二是强化资本要素支撑。出台《浙江省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计划》,设立投资引导基金,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升级,深入推进重大金融改革试点和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2017年以来,上市公司实施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并购重组176次;截至2017年8月,全省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企业达到83家,居全国第四位。三是强化人才要素支撑。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统筹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千人计划”及龙头企业和项目的聚才引才作用,开展“浙江工匠”行动,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到2016年底,浙江省累计引进省“千人计划”人才168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662人,其中创业人才和外专“千人计划”人才数量居全国第一。四是强化特色小镇平台支撑。在全国率先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利用集群优势和创新网络优势,围绕信息经济、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快引进融入新资源、新技术、新模式,着力把块状经济打造成现代新兴产业新平台和策源地。目前,浙江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等63个新兴产业领域特色小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入驻企业2万余家,引进创业人才13000多人。
四、聚焦“融合”,着力实施“五+工程”
一是推进“互联网+”。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把利用“互联网+”改造重构产业业态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加快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制造+服务”等新模式,加快推进智慧物流等“互联网+”新业态蓬勃发展。2016年,全省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机联网率分别达53.1%和31.7%。截至2017年6月,全省创建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60家,认定个性化定制试点企业100家。二是推进“大数据+”。组织实施“企业上云”行动,打造上云标杆企业,争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打造全国云计算产业和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截至2017年8月,全省累计上云企业超过15万家,建设大数据省级重点应用研究院14家,培育大数据产业应用示范企业37家。三是推进“机器人+”。出台《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开展百项“机器换人”示范、30个分行业试点示范和32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成立22个省级“机器换人”专家服务团队和54家“机器换人”服务企业,加快关键环节与岗位的机器人替代。2016年,浙江省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4.3万台,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四是推进“标准化+”。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和“中国制造”标杆。今年以来,制定“浙江制造”标准64项,相关标准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是推进“设计+”。推动基于互联网的“设计+制造”融合发展,带动新产品开发、生产流程改造和附加值提升。截至2017年8月,全省工业设计企业达到3800余家,居全国第2位,专职设计人员10600人,实现年设计服务收入超20亿元。
五、聚焦“改革”,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在全国率先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梳理和再造涉企办事审批流程,打破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加强数据共享,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目前,80%以上的省级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事项已经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办事便利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新兴产业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二是在全国率先开展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评价机制改革,对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和85%的用地5亩(含)以上规下企业的产出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已有63个县(市、区)根据精准量化结果执行企业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政策,2017年1-6月份累计减免企业各类税费15.48亿元。三是在全国率先开展“低小散”块状行业集中整治,坚决淘汰化解涉水涉污和落后过剩产能,全面推进“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十百千万”计划。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700余家,整治和淘汰“低小散”企业26850家,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
绍兴市机器换人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微德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75-88054092  传真:0575-88054092
ICP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6542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