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绍兴:抢占高地,打造长三角南翼先进智造基地

点击:933时间:2020-06-01 00:00:00 来源: 绍兴智造

奔跑中的绍兴,动能澎湃。

今天的绍兴,坐拥浙江省大湾区“金南翼”,是肩挑一头杭州一头宁波的“金扁担”。2019年,绍兴地区生产总值达5781亿元、增长7.2%,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全国第33位。如何进一步借梯登高、借船行远,绍兴心头迫切。

为此,绍兴作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拥抱大湾区”的战略部署,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重大机遇,全力打好以“两业经”“双城计”“活力城”“软实力”“国际范”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全市域、全方位推进融杭联甬接沪发展格局,围绕“长三角南翼先进智造基地、长三角文商旅融合先行城市、长三角宜居宜业品质城市、融杭联甬接沪枢纽城市”的定位,更高水平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目标,为我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贡献绍兴素材、绍兴力量。

绍兴开始放眼长三角的范围来审视自己的发展地位,跳出绍兴审视绍兴、跳出绍兴谋划绍兴、跳出绍兴发展绍兴,按下融入长三角的“快进键”,彰显时代“弄潮儿”本色。

“顺应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潮流,坚定融杭联甬接沪的城市发展导向,深度接轨大上海,深入推进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2020年绍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绍兴将聚焦一体化发展,有所为更有所作为。

前路浩浩荡荡,万事尽可期待。

抢占高地,打造长三角南翼先进智造基地

一锤定音。5月18日,绍兴滨海新区与复旦科技园创新(浙江)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随着复旦科技园绍兴创新中心项目正式落户滨海新区,沪绍两地科技协同创新打开新局面。

根据协议,复旦科技园将提供产业导入和转化服务,重点导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互联网、信息技术、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车联网等细分产业和科研机构,加快集聚技术、品牌、人才等高端创新资源,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创新孵化的示范基地,助力绍兴攀登全国智慧新高地。

“滨海新区是绍兴全面融入杭州湾大湾区的主阵地,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推进杭绍甬一体化的先行区。”滨海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建链、强链、补链”为导向,滨海新区正加快对接长三角地区的高端要素及产业资源,着力推动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集聚,向打造“长三角高能级战略发展平台”的目标全速冲刺。

目前,滨海新区已建成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2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今年以来,新区已签约高端生物医药项目10个,总投资20.32亿元;落地9个,总投资10.32亿元,“产业奇迹”隆重上演。

一枚指甲盖见方的芯片,集成着现代工业的“大脑神经元”。走进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厂区,中芯绍兴一期8英寸功率器件MEMS项目产品在生产线上诉说着绍兴的“芯”传奇。

培育绍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已纳入国家《规划纲要》,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以中芯绍兴、豪威科技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已引进产业链项目20余个,协议总投资超200亿元,逐步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集聚的好态势。

“今年,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将持续发力,加快建设绍兴集成电路创新综合体项目、两岸集成电路创新产业园项目等重大项目,领衔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未来。”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镜湖5G试验区、新昌5G赋能智能装备小镇、嵊州5G产业园……眼下,绍兴正加码推进“5G+工业互联网”新引擎,积极参与长三角5G网络协同布局。去年,绍兴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达到187.2亿元、增长14.7%。

聚焦数字技术提升这一数字绍兴发展的根本动力,绍兴市正积极对接长三角和大湾区重大科技布局,强化区域协同创新,加快高端智力集聚,突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核心技术,打造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力争到2022年,绍兴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6%。

绍兴积极抢占长三角一体化“风口”,主动出击、错位发展,一是打造具有长三角乃至全国竞争优势的产业平台,二是努力吸引国内外的高端科研和高教资源,形成新的科技研发机构和为地方产业服务的高等院校。

近年来,绍兴将4个国家级平台和9个省级平台整合为9个高能级战略平台,将原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镜湖新区四大片区整合为绍兴滨海新区,实行“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体制架构;将全市281个工业园区整合为24个,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要素集成、区域集中的小微企业产业生态群落。平台产业“聚合”生“聚变”,全市开发区(园区)的产业集中度、发展质量、建设水平和区域带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抢占先机,赋能智造,动作频频。绍兴市政府与上海市松江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机遇,全面增进多元合作;绍兴科创大走廊与杭州城西、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签署合作协议;浙江大学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加快建设,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正式落户,与浙工大、阿里云共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全年新引进7家高校共建研究院和2家技术转移机构;引进上海“归心谷”等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虞、诸暨、嵊州、新昌等地在杭州设立异地孵化器……

大道弥坚,履而后宽,绍兴不断扩容窗口,提升融杭联甬接沪层次,制定出台《绍兴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绍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绍兴深度接轨上海行动计划(2019~2022年)》《绍兴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高屋建瓴的政策,从战略支撑层面助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重返全国“30强”。

有容乃大,打造长三角文商旅融合先行城市

回溯历史的长河,吴越文化本就水乳交融、难分彼此。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统一的文化类型。

长三角地区先秦时期就隶属吴越文化,长江的万里波涛,太湖的千顷烟波,大运河的互贯互通,以水为媒荡漾的文化涟漪交相辉映、融通向前,一体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源远流长,缔造了一脉相通的江南文化属性和特征。

绍兴是越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的盛誉,又有水乡、酒乡、桥乡、书法和戏曲之乡的美誉,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露天博物馆。粉墙黛瓦,枕水而居,舟楫来往,吴侬软语——2500年城址未变,文脉绵延,生生不息。

游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如何凸显优势,在传承文化传统的同时,体现包容、开放和创新的胆剑精神,绍兴首先要著古城新章——绍兴2510周年建城史正迎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上新”。

眼下,绍兴古城北入口正悄然进行着一场巨变,一期改造工程面积共3公顷,将建起高8米的城墙和宋代风格的城楼,城墙东到蕺山,西到兴文桥直街。古城北入口处城楼城墙建成后,将成为绍兴古城入城标志性构筑物。一来到这里,就能感受到古城古韵,它将东连书圣故里,西连阳明故里,并使古城东西两个名人故里连成一片,彻底激活一座古城。

长三角27座中心城市,城城有特色,而绍兴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千年古城。绍兴致力依托“历史+人文”优势,加快文化体系、产业创新,着力打造长三角最具标识度的城市,把古城打造成长三角“最不易被模仿”的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不可复制的文旅大品牌。

借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绍兴文商旅一体化融合发展脉络基本形成:以古城为基点,以文创为抓手,实现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整体性拓展,真正让文化资源的厚度转化成产业的高度,为古城文化大品牌的打造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无论是总投资达60亿元的文旅旗舰“阳明故里”,还是以沉浸式文化体验为主的商贸综合体“风越里”,都是绍兴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经典作品。留住长三角现代化大城市的古城记忆的绍兴大幕正在拉开。

“绍兴,是一座文化高地之城,一座旅游圣地之城,一座文旅共融之城。”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方面,绍兴正积极构筑“文化与人、文化与产业、文化与城市”三位一体的文创大走廊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围绕“文化”这个核心,培育绍兴发展的新动能。这一走廊以古运河、新运河等为脉络,沿途经过中国轻纺城、柯岩、东浦、兰亭、大禹陵、东湖等绍兴市区重要的文化节点,构建起时尚智造链、国学文化链、养生休闲链、特色工艺链、水乡民俗链等五大文创产业价值链群。

另一方面,绍兴立足长三角,选点上海、南京、宁波3座城市,深耕市场,建立“绍兴文化旅游长三角推广中心”。绍兴联动上海等城市打造鲁迅文学实景地,联动余姚等地打造阳明心学高地,联动杭州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互动的南宋文化体验园区;绍兴与杭州、宁波深化共建运河和唐诗之路文化带;发挥浙东运河和唐诗之路的核心地位建设绍兴诗路名城;谋划上海文博会、杭州西博会绍兴分会,开展越剧等戏曲展演特色活动……

绍兴还致力共建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发挥东方水城特色优势,开发建设绍兴柯桥古镇、安昌古镇等绍兴特色古镇,参与长三角江南古城、古镇文化传承、推广保护联盟,融合创新创意元素,打造古城古镇体验街区和文化旅游休憩古镇群。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绍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仅将江南文化编织为文化认同与融合发展的“同心圆”,还外化于行,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大格局助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让文化绍兴在长三角满园芬芳。

提升能级,打造长三角宜居宜业品质城市

5月中旬,备受瞩目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项目正式撩开面纱。据悉,该项目一期规划用地约250亩,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项目规划床位数为2000床,日门诊量8000人次,总投资约30.02亿元。

“整个项目将为杭州湾大湾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辐射绍兴、嘉兴、宁波、台州等地,对于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绍兴市上虞区服务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一大举措。”上虞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眼下,绍兴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到更为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在上海门诊就医的医疗费用,可直接刷卡结算。

“绍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可持医保卡到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217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直接刷卡结算。”绍兴市医保部门相关人士介绍说,享受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已伸手可及。

参与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鼓励本地医院与长三角名医名院开展医疗合作,推动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发展,协同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实现居民健康信息共建共享……凡举种种,皆为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是绍兴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绍兴以健全区域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领域合作机制,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效果,让群众实实在在受益,切实增强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获得感和认同度。

而今,绍兴正大步流星迈进一座长三角宜居宜业品质之城。城市生态、生活、生产不断融合,人才、教育、社保、医疗、体育、文化、艺术、娱乐和创业、创新、创意、创作等高品质服务全面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身上集聚了具有“一线城市”标准的城市功能和品质。

品质之城,离不开智慧底色。去年10月,绍兴早早牵手阿里巴巴,牵约引入智能化“城市大脑”。

双方将以阿里云城市数据大脑平台为基础,充分运用领先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开展数据智能在平安、交通、无废城市、古城保护、“互联网+监管+信用”等领域的应用系统研究、开发和推广,共同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开展“城市大脑”建设顶层设计,全方位、多维度强化政府数字化建设能力,全面提升政府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让“宜居绍兴”富有全新的数字化含义。到2025年,全市城市智慧大脑服务面积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人才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从2018年起,绍兴每年开出春、秋两趟大规模全国高校招才引智“专列”,足迹已踏遍30多个城市、300多所高校。2018年全市新增就业大学生6.17万人,同比增长71.4%;2019年突破10万人,创历史新高。

人才,是检验城市核心品质的一把“金钥匙”。聚光灯下的绍兴“人才经”创造着人才引领的激励机制、创新驱动的引才机制、贴心暖心的服务机制。“我们着力打造‘名士之乡’创业创新生态,力争成为湾区人才新高地,推动绍兴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建立统一的人才一体化评价和互认体系。”绍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无论是坚守“稽山鉴水”的生态本底,开展水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推广“无废城市”等试点经验,合力构筑优质环境共同体,还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对长三角社会治理共建共享的示范引领作用,或是建设面向上海和长三角区域的康养基地、复制推广黄浦—新昌一体化养老合作模式等,一方面,绍兴积极引领、创新,不断健全公共服务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持续提升群众在医疗、社保、康养等领域跨区域公共服务获得感,提升城市品质与竞争力;另一方面,绍兴积极奉献、作为,为打造长三角命运共同体作出最大贡献。

开放互联,打造融杭联甬接沪枢纽城市

剑指融杭联甬接沪枢纽城市,绍兴与风切磋,加速奔跑。

当前,长三角高铁网络逐渐织密,高铁站已成为一座城市的金名片、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高铁新城建设,将为绍兴加速融入杭州湾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注入新力量。

今年3月,绍兴高铁北站TOD综合体项目开工。项目位于镜湖新区,重点建设换乘中心、科创中心、会展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星级酒店、商务办公,以及人才公寓等功能区块,打造以现代交通综合枢纽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产业为支撑,服务于高层次人群的城市标志性门户和重要创新会客厅,打造绍兴北部新门户和产业发展新高地。其规划总用地面积506亩,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总投资104亿元,计划于2024年3月全面建成。

“高铁北站TOD综合体项目将成为连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关键节点、绍兴开放发展的新门户,将进一步放大城市核心区平台优势、综合交通优势,成为融杭同城发展的桥头堡,项目的建成将为绍兴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注入强劲的动力。”绍兴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杭州到宁波之间,除了现有的杭甬高速公路外,如今还要建设一条“智慧高速公路”,它被称为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这将是首条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工程,是浙江省大湾区大通道建设的标志性工程。5月15日,这条“智慧高速”有了最新进展。

杭绍甬智慧高速将打造中国首条涵盖“客货运输网”“传感通信控制网”和“绿色能源网”三网合一的智慧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和智慧云控平台在内的新型高速公路,支撑安全预警、实时诱导、专用车道、编队行驶、自由流收费、全天候通行、精准管控调度等创新服务,建成后将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创造性地化解杭州至绍兴地区间的通行障碍,极大改善区域居民出行效率。

这两天,杭绍台高速绍兴金华段HST-TJ01标段王城寺节段塔吊林立,机声隆隆,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杭绍台高速公路是绍兴市融杭联甬接沪的发展通道,力争一期(绍诸高速-台金高速段)在今年9月底率先通车。

5年前的嘉绍大桥将大海变作通途,使长三角地区陆地交通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绍兴交通区位优势日渐突显,开始从“走廊”升格为“枢纽”。2年前的绍兴、宁波两地城际列车(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贯通运营,未来考虑接入杭州南站或杭州东站,绍兴交通“融杭联甬”又朝前迈进了一步。今年,绍兴地铁尽快建设,未来将和杭州地铁实行一票制通行,高铁将接入萧山机场,绍兴北站到萧山机场只需要6~7分钟。未来,开放互通的长三角交通网络将无限延伸……

眼下,杭绍城际铁路、杭绍台铁路、金甬铁路、杭绍台高速、杭州中环绍兴段、杭州绕城西复线杭州至诸暨段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打造辐射长三角的杭州-绍兴亚太国际门户枢纽雏形初现。

绍兴对沪杭甬三大都市圈的纽带、聚合作用充分显现,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成为区域一体化先行示范,深度接轨上海走在前列、取得实效。融入长三角的轨道交通网、公路网、水路网进一步畅通,实现基础设施更高质量融合互通,形成杭绍甬城市之间“半小时交通圈”及至上海地区“1小时交通圈”。

共生共荣,绍兴融杭联甬接沪枢纽城市的愿景即将通达。


绍兴市机器换人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微德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75-88054092  传真:0575-88054092

ICP备案序号:浙ICP备12036542号 -1